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

时间
2005-06-17

每一秒钟,世界上都有人需要血液,成千上万的人的生命因为陌生人的无偿献血而得以挽救,然而,每天还是有很多的人因为不能得到安全的血液而死亡。人们都明白献血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,但每每提起还是有人心有余悸———

6月14日是“世界献血者日”,今年已经由世界卫生大会正式确立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法定节日。记者从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了解到,献血日当天,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将举办主题为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每一位献血者”大型纪念活动。

根本不存在伤元气

对于记者提出的有关献血的种种疑问,北京市献血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解释到,其实,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400毫升,根本不存在伤元气。因为,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,约占体重的8%,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~5000毫升。平时80%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,维持正常生理功能;另外20%的血液储存在肝、脾等脏器内,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,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。一个人一次献血200~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%~10%,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,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。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,1~2个小时就会补上;血小板、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。

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,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、死亡,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,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。正常献血后,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,对骨髓产生了反馈作用,从而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大量释放,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,促使血细胞快速生成,所以说,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,对身体不但不会有任何影响,不会“伤元气”,反而会有利于健康,有利于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。

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

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,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,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,俗称“血稠”。“血稠”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,最后导致动脉硬化,血管弹性降低,形成心脑血管病。而按规定献血,就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。这是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,使自己的血液稀释,使血脂降低,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。这样:既有利于自己,又间接造福于社会,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

同时有资料表明,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、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。结果表明: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、红细胞压积、纤维蛋白原、红细胞电泳,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,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,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;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,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。因此,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,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。

国外无偿献血很普遍

据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同志介绍,目前,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。如经济发达的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澳大利亚,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、坦桑尼亚、尼日尔、尼泊尔、缅甸等,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。在许多国家,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,喝杯饮料,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,从不领取任何报酬,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,是很普通的事。美国早已全部实行无偿献血。

最浪漫的献血国家是捷克,捷克比尔森大学医院为了使每一位献血者感到快乐有趣,为献血者提供了特殊的奖赏:啤酒和鲜花。按规定每位男士献血半升可得到半升当地有名的啤酒,而女士则可得到一束芬芳的鲜花。